天干属性解说
天干名称的由来:“辞源”里说,“干支”取义于树木的“干枝”。
干支为何物?
十天干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
十二地支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
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。其在运用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,这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个迷!
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称为“十天干”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。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,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,此外还曾用来纪月、纪年、纪时等。那么,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?
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,但是究竟是谁发明?最早出现于何时?始终都是一个谜。
大约在战国末年,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《世本》说:“容成作历,大桡作甲子”,“二人皆黄帝之臣,盖自黄帝以来,始用甲子纪日,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”。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,大挠“采五行之情,占斗机所建,始作甲乙以名日,谓之干;作子丑以名月,谓之枝,有事于天则用日,有事于地则用月,阴阳之别,故有枝干名也。”
《三命通会》论支干源流曰:夫干犹木之干,强而为阳;支犹木之枝,弱而为阴。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,达阴阳之变为三才。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,先有天而后有地,由是气化而人生焉,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,继盘古氏以治,是曰天灵淡泊,无为而俗自化,始制干支之名,以定岁之所在。其十干曰:于逢、旃蒙、柔兆、疆圉、著雍、屠维、上章、重光、玄 、昭阳;十二支曰:困敦、赤奋若、摄提格、单于、执徐、大荒落、敦洋、协洽、 滩、作噩、阉茂、大渊献。蔡邕独断曰:“干,干也。其名有十,亦曰十母,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;支,枝也。其名十有二,亦曰十二子,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。”谓之天皇氏者,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;谓之地皇氏者,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;谓之人皇氏者,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。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,而地皇氏则定三辰,道分昼夜,以三十日为一月,而干支始各有所配。人皇氏者,主不虚王,臣不虚贵,政教君臣所自起,饮食男女所自始,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,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。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,俯观法于地,中观万物与人,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,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。逮及黄帝授河图,见日月星辰之象,于是始有星官之书。命大尧探五行之情,占斗纲所建,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。
天干寓意
(甲)象草林破土而萌,阳在内而被阴包裹。又有认为,甲者铠甲也,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。
(乙)草木初生,枝叶柔软屈曲伸长。乙者轧也。
(丙)丙,炳也,如赫赫太阳,炎炎火光,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。
(丁)壮也,草木成长壮实,好比人的成丁。
(戊)茂也,象征大地草木茂盛。
(己)起也,纪也,万物仰屈而起,有形可纪。
(庚)更也,秋收而待来春。
(辛)金味辛,物成而后有味。又有认为,辛者新也,万物肃然更改,秀实新成。
(壬)妊也,阳气潜伏地中,万物怀妊。
(癸)揆也,万物闭藏,怀妊地下,揆然明芽。
天干与五行、方位的关系
甲为栋梁之木,东方。乙为花果之木,东方。
丙为太阳之火,南方。丁为灯烛之火,南方。
戊为城墙之土,中方。己为田园之土,中方。
庚为斧钺之金,西方。辛为首饰之金,西方。
壬为江河之水,北方。癸为雨露之水,北方。
八卦所对应的五行
金-乾、兑 乾为天,兑为泽
木-震、巽 震为雷,巽为风
土-坤、艮 坤为地,艮为山
水-坎 坎为水
火-离 离为火
干支的由来
早在公元前2697年,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,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,探究五行(金木水火土),始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等十天干,及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等十二地支,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。
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(29.5306天)为一月,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( 365.2419 天)为一年,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,设置闰月。据记载,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。
天干地支,是古人建历法时,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。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,天干地支的存在,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,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、方位及时间(时间轴与空间轴)上,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。
古人(一说黄帝)观测朔望月,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。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(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),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。在搭配日记法(十天干),产生阴阳合历,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;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。

天干地支纪年对照表
甲子 1924 鼠 | 甲申 1944 猴 | 甲辰 1964 龙 | 甲子 1984 鼠 | 甲申 2004 猴 |
乙丑 1925 牛 | 乙酉 1945 鸡 | 乙巳 1965 蛇 | 乙丑 1985 牛 | 乙酉 2005 鸡 |
丙寅 1926 虎 | 丙戌 1946 狗 | 丙午 1966 马 | 丙寅 1986 虎 | 丙戌 2006 狗 |
丁卯 1927 兔 | 丁亥 1947 猪 | 丁未 1967 羊 | 丁卯 1987 兔 | 丁亥 2007 猪 |
戊辰 1928 龙 | 戊子 1948 鼠 | 戊申 1968 猴 | 戊辰 1988 龙 | 戊子 2008 鼠 |
己巳 1929 蛇 | 己丑 1949 牛 | 己酉 1969 鸡 | 己巳 1989 蛇 | 己丑 2009 牛 |
庚午 1930 马 | 庚寅 1950 虎 | 庚戌 1970 狗 | 庚午 1990 马 | 庚寅 2010 虎 |
辛未 1931 羊 | 辛卯 1951 兔 | 辛亥 1971 猪 | 辛未 1991 羊 | 辛卯 2011 兔 |
壬申 1932 猴 | 壬辰 1952 龙 | 壬子 1972 鼠 | 壬申 1992 猴 | 壬辰 2012 龙 |
癸酉 1933 鸡 | 癸巳 1953 蛇 | 癸丑 1973 牛 | 癸酉 1993 鸡 | 癸巳 2013 蛇 |
甲戌 1934 狗 | 甲午 1954 马 | 甲寅 1974 虎 | 甲戌 1994 狗 | 甲午 2014 马 |
乙亥 1935 猪 | 乙未 1955 羊 | 乙卯 1975 兔 | 乙亥 1995 猪 | 乙未 2015 羊 |
丙子 1936 鼠 | 丙申 1956 猴 | 丙辰 1976 龙 | 丙子 1996 鼠 | 丙申 2016 猴 |
丁丑 1937 牛 | 丁酉 1957 鸡 | 丁巳 1977 蛇 | 丁丑 1997 牛 | 丁酉 2017 鸡 |
戊寅 1938 虎 | 戊戌 1958 狗 | 戊午 1978 马 | 戊寅 1998 虎 | 戊戌 2018 狗 |
己卯 1939 兔 | 己亥 1959 猪 | 己未 1979 羊 | 己卯 1999 兔 | 己亥 2019 猪 |
庚辰 1940 龙 | 庚子 1960 鼠 | 庚申 1980 猴 | 庚辰 2000 龙 | 庚子 2020 鼠 |
辛巳 1941 蛇 | 辛丑 1961 牛 | 辛酉 1981 鸡 | 辛巳 2001 蛇 | 辛丑 2021 牛 |
壬午 1942 马 | 壬寅 1962 虎 | 壬戌 1982 狗 | 壬午 2002 马 | 壬寅 2022 虎 |
癸未 1943 羊 | 癸卯 1963 兔 | 癸亥 1983 猪 | 癸未 2003 羊 | 癸卯 2023 兔 |